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月亮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月亮
购物车 0
文学的读法

文学的读法

常规价格 €23,00 €0,00 单价 单价
税金(包含)。

作者: [英] 特里·伊格尔顿 / Terry Eagleton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原作名: How to Read Literature
译者: 吴文权
出版年: 2021-10
页数: 28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55026006

 

 

编辑推荐

◎ 当代评论大家特里·伊格尔顿写给普通读者的文学欣赏入门书,亦庄亦谐,雅俗共赏,带领读者领略慢读的技艺。

◎ 批评视野宽广,创作活力巨大,笔耕五十余年的伊格尔顿,跨出艰深的学术领域,聚焦核心问题,为大众撰写幽默风趣的入门读物。

◎ 本书包含广阔,引证丰富,从童谣到狄更斯,从哈利·波特到莎士比亚。幽默的谈话式语调、令人捧腹的吐槽,极具可读性,且听他是怎么评论福克纳吧,“这段话啰唆到了一种境界,让这位作家闭嘴可比登天还难”。


内容简介

在这本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书中,特里·伊格尔顿提出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问题。在精彩的分析中,伊格尔顿向人们展示了如何在阅读时充分注意文学作品的语气、节奏、质地、句法、典故、歧义和其他形式方面。他还研究了人物、情节、叙事、创造性想象力、虚构性的意义以及文学作品说什么和表现什么之间的紧张关系等更广泛的问题。作者以其权威性和愉快的观点,对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进行了有益的评论,并对从莎士比亚和J.K.罗琳到简·奥斯汀和塞缪尔·贝克特等众多作家提出了令人神往的见解。本书是初学文学的学生和所有其他有兴趣加深理解、丰富阅读体验的读者的首选之作。

 

 


精彩书评

如书名所示,这是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导读作品……本书得益于谈话式的幽默语调……包括对童谣《黑绵羊巴巴叫》有趣的解读,对狄更斯作品和哈利·波特之间联系的阐释。

——《柯克斯书评》

 

这是伊格尔顿最具魅力的体现,也是文学专业学生在学习初期或复习课程时的juejia指南。

——《出版人周刊》

 

《文学的读法》是一本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入门书,介绍了欣赏文学的基本方法,类似《英语初阶》那样的课程。

——《华盛顿邮报》

 

令人愉快又具可读性的概述,当我们谈论书籍时,我们谈论的是什么……敏锐而诚实。

——《波士顿环球报》

 

名人推荐

这不仅是一本有趣的书,也是一本重要的书。伊格尔顿指出尼采所说的“慢速阅读”,作为一种人类活动似乎受到了可怕的威胁。他在这里用一连串犀利的分析把我们拉回到基础,将智性阅读的重要方面纳入了考量。我喜欢他轻松的风格,如此平易近人又具体而微;他一点也没有牺牲细微差别或微妙之处。这是适合每一位读者的书,不仅是初学者,而且在课堂上也会被证明非常有用。

——杰·帕里尼

 

这本书的有趣之处在于伊格尔顿提示、挑衅和有时激怒的方式。如何读《文学的读法》?......将其当做一本理想的批评分析入门指南,当做对伊格尔顿自己作为读者的技巧和敏锐之处的细致、惬意的提示。

——费利西蒂·詹姆斯


 

目录

1 第一章 开头

53 第二章 人物

91 第三章 叙事

131 第四章 诠释

195 第五章 价值

239 索 引

267 译后记

271 出版后记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开头

试想研讨课上,一群学生围桌而坐,正讨论艾米丽·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而你则列席旁听。他们的谈话大约如下:

 

学生甲: 我倒不觉得,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的爱情有什么了不得。就是俩熊孩子,成天就知道吵架拌嘴。

学生乙: 嗯,那根本不是什么爱情,对吧?更像是个体与个体的神秘结合。没法用平常的话说清楚。

学生丙: 怎么就说不清楚?希斯克利夫没什么神秘的,他就是个粗人。那家伙可不是什么拜伦式英雄,满肚子都是坏水。

学生乙: 行,可是谁把他搞成那样的?自然是山庄那帮人。他小时候是个挺好的孩子。可那帮人觉得他配不上凯瑟琳,这才把他变成了魔鬼。至少他比埃德加·林顿强,那人就是个窝囊废。

学生甲: 没错,林顿的骨头是有点软,可他对凯瑟琳很好啊,比希斯克利夫可好太多了。

 

这段讨论有何不妥吗?有些观点还颇具见地。每人似乎都不止读了五页。没有哪个人把希斯克利夫误作堪萨斯州的某座小镇。问题是,若有不知道《呼啸山庄》的人听到这番话,兴许根本听不出谈的是本小说,还以为学生们正在聊些怪朋友的八卦。也许,凯瑟琳是商学院的学生,埃德加·林顿是文学院院长, 而希斯克利夫是个变态的门房。这部小说塑造人物的技巧却无人提及。没人问该书对这些人物持何种态度。它对人物的臧否是始终如一呢,还是摇摆不定?小说的意象运用、象征手法、叙事结构又是怎样的呢?它们是加强了还是削弱了读者对人物的感知?

当然,随着讨论的深入,听者也会渐渐明白,学生们研讨的是本小说。有些时候,文评家对诗歌小说的讨论与日常聊天很难区分开来。这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问题。可如今,却已成为一个太过普遍的现象。文学研习者最常见的谬误,是直奔诗歌或小说的内容而去,将表达内容的方式抛在一边。这种阅读方式搁置了作品的“文学性”,即面前摆的是一首诗、一部剧或一篇小说,而不是内布拉斯加水土流失报告。文学作品不仅是报告,也是修辞文本。它要求读者阅读时特别精心,对诸如语气、氛围、步调、体裁、句法、语法、韵味、节奏、叙事结构、标点符号、意义暧昧等统称为“形式”的元素,要分外留意。当然,以“文学”的眼光去阅读内布拉斯加水土流失报告总是可以的,只要紧盯着语言的运作方式就行。对某些文论家而言,该方式足以将这份报告变成文学作品, 只不过无法跟《李尔王》相提并论。

说到一部作品的“文学性”,少不了要从表达方式来看所表达的内容。在这类写作中,内容与表达内容的语言密不可分。语言构成了现实或经验,而不仅仅是传达现实或经验的工具。比如路牌上写着“道路施工:未来二十三年通过拉姆斯博顿支路会极其耗时”。此例中,语言仅是内容的载体,而内容可以有多种表达手段。当地政府若能不拘一格,甚至可以采用韵文形式。如果该支路会修多久政府心里也没底,那么总可以拿“何时路修好”与“老天才知道”来押韵。与之相反,除非将“腐烂的百合远逊野草的芬芳”这行诗彻底毁掉,否则若想换种表达比登天还难。我们之所以称其为诗,此乃原因之一。

我们说应当从文学作品的写法来审视其内容,并不是说二者总是若合符节。例如,可以用弥尔顿式的无韵体描述一只田鼠的生平,或者用严整紧凑的格律书写对自由的渴求。此二例中,形式、内容相互抵牾, 颇为有趣。在《动物农场》中,乔治·奥威尔借貌似简单的农场动物寓言,影射了俄国革命的复杂历史。凡碰到此类情况,评论家喜欢指出形式与内容间的张力,将二者的出入看作作品意义的一部分。

方才我们听到,几个学生讨论《呼啸山庄》时各执己见,这便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严格来说,它们更应该属于文学理论而不是文学批评的范畴。文本阐释涉及哪些方面?阐释方法有无对错之分?能否证明阐释A 优于阐释B ?是否一部小说的最佳阐释尚未出现, 或者永不会出现?会不会学生甲与学生乙对希斯克利夫的看法即便针锋相对,却都算得上正确?


前言/序言

前 言

文学作品分析这门艺术,一如木鞋舞,已尽显疲态。尼采称为“慢读”的悠久传统,正面临悄然没落的危险。本书将紧扣文学形式与技巧,为挽回这一颓势尽绵薄之力。笔者的初衷,是撰写一本入门指南, 不过也希望,对从事文学研究的学人,抑或闲来翻看诗歌、戏剧、小说的读者,本书亦不无裨益。就叙事、情节、人物、文学语言、虚构作品的本质、批评性阐释、读者的作用、价值判断等问题,笔者力图给予一定的回答。为满足部分读者的需求,本书亦就某些作家及文学思潮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现实主义提出了一己之见解。

我想,在世人眼中,我的首要身份,是文学理论家和政治批评家。因此,有读者也许会问,这两方面的兴趣在本书中怎会没有体现。窃以为,若要针对文学文本提出政治或理论问题,则需对文学语言有一定敏感。我所要做的,是为读者和学生提供几种批评行当的必备工具,舍此,他们将无法继续深入下去。希望我的工作能让读者体味批评分析中的乐趣,从而进一步证明,分析并非享受的死敌。

特里·伊格尔顿

 



分享此产品


Back to th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