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月亮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月亮
购物车 0
哲学的快乐:干瘪的思考vs.激情的生活

哲学的快乐:干瘪的思考vs.激情的生活

常规价格 €13,00 €0,00 单价 单价
税金(包含)。

作者: [美] 罗伯特·C.所罗门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副标题: 干瘪的思考vs.激情的生活
原作名: The Joy of Philosophy
译者: 陈高华
出版年: 2015-4
页数: 332
装帧: 平装
丛书: 理想国 人文精选
ISBN: 9787549552627

 

 

 

编辑推荐

  

  1.《大问题》作者罗伯特·C.所罗门作品《哲学的快乐》中文版首发,为哲学正名,深入探讨哲学到底能为生活带来怎样的快乐和如何过一种激情的生活。
  2.主题明确,论证有力,从生活、情感、悲剧、死亡、人格同一性等方面,生动活泼地解释了哲学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以及为什么哲学到了近代会成为一门不再活泼的学问。
  3.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作者既是分析哲学的学生,又热爱大陆哲学,融会贯通之后,让曾经干瘪的哲学重新焕发了激情的颜色。
  

 

 

内容简介

  什么才是激情又美好的生活?
  情感丰富的人就一定缺乏理性吗?
  爱情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
  遭遇不公,该“有仇必报”还是“以德报怨”?
  生活中发生的悲剧一定只有坏处吗?
  死亡是个什么东西?害怕、忽视死亡有用吗?
  假如把A的记忆植入B的身体,这个人是A还是B?
  如果人人都说真话,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骗别人和骗自己相比起来,哪个更难做到?
  …………

  人们通常认为,哲学是一门枯燥又无聊的学问,只有那些有闲阶级才有时间思考,但《大问题》的作者罗伯特·所罗门却要说,哲学绝不是一小群专业人士的专业特权。哲学需要严格的清晰,但它不仅是现代的方法、专业者的游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需要传达给每一个人的声音。


  在本书中,所罗门教授以哲学的干瘪和职业化为主线,用他所受的分析哲学训练与对大陆哲学的热爱,以一种存在主义的情怀,重新追问什么是激情、正义、悲剧、死亡、自我等等,论辩这些奠基哲学的永恒追问所受的冷遇,探讨理性的人类该如何运用自己的各种情感,突破理性的界限,拥抱爱和智慧,过上善与好的公共生活和个人生活,并让每个热爱思考和生活的人,都能勇敢、真诚地去发现并珍惜哲学中蕴含的无穷快乐。

 

 

 

作者简介

  罗伯特·所罗门(1942—2007),世界著名哲学家和哲学教师,生前是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QuincyLee百年纪念”讲席教授和杰出授课教授,特别擅长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大哲学家复杂的思想,同时又不失其严格性。他在密歇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匹兹堡大学和加州大学执教,尤精于尼采、存在主义哲学和情感理论的研究。他出版过四十多本著作,包括《激情》(ThePassions)、《在黑格尔的精神之中》(IntheSpiritofHegel)、《关于爱》(AboutLove)、《伦理学与超越》(EthicsandExcellence)、《超越底线》(AbovetheBottomLine)、《哲学简史》(AShortHistoryofPhilosophy)、《哲学导引》(IntroducingPhilosophy)以及《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TheBigQuestions:AShortIntroductiontoPhilosophy)等。

 

 

 

目录

序言
导言丰盈和干瘪的哲学1
哲学家素描6
论作为批判的哲学8
哲学的恒久问题12
赞美苏格拉底15
第一章激情的生活21
爱作为一种德性:驳康德的典范30
情爱的德性34
权力意志作为德性39
论诸德性的优点45
第二章情感的政治53
被贬损的情感56
何谓情感?(走向一种政治观)60
两种情感典范65
超越笛卡尔的传统67
情感的(诸)目的70
情感的政治74
情感的政治与合理性84
第三章合理性及其兴衰89
合理性的不同视角94
怀疑(理性)的一些理由97
从求和到利己102
情感的理性与理性的情感基础106
第四章正义、同情、复仇121
正义与复仇:缺失的典范125
正义vs.复仇:毫无根据的对立130
正义的善柔一面134
正义的肮脏一面:为怨恨一辩140
作为正义的复仇:报复的合理性144
正义如何令人满意151
第五章生活的悲剧感157
悲剧的替代:责备与权利资格164
恶的问题168
谴责受害者:“自由意志”的解决方172
返回的俄狄浦斯:悲剧之死176
命运、简便命运与看不见的手180
好运气、坏运气以及毫无运气187
悲剧的意义193
第六章直面死亡的思考199
死亡恋癖、病态的唯我论199
直面死亡的思考203
拒斥死亡:简史207
从拒斥死亡到死亡恋癖212
大胆的设想:“死亡什么也不是”217
干瘪的死神:作为悖谬的死亡222
恐惧死亡:害怕什么呢?225
超越病态的唯我论231
第七章人格同一性的复兴237
困惑的进展243
人格同一性与存在的社会自我247
人格同一性与德性伦理学250
人格同一性与文化多元主义257
爱中的人格同一性261
人格同一性的复兴264
第八章哲学中的欺骗、自我与自欺271
为什么是真理?273
哲学意义上的真理与谎言275
欺骗、自欺与自我280
纠缠之网286
表里不一的自我与自欺的自我290
后记“分析哲学”毁了哲学吗?299
索引311


精彩书摘

  导言   
        丰盈与干瘪的哲学

  在国内旅行时,我常常遇见各种各样的人—成功的商人、艺术家以及其他一些人,当然也有学者—他们往往直截了当地用些熟悉的话与我说笑。开头是“我曾经上过一门哲学课,但是……”我知道接下来会说些什么。开头的几个音节就令我厌烦。有时会是某种无辜的恼人话语,如“可我什么也记不起来了”。更常出现的则是“但我讨厌它”,接着则是对老师毫无奉承的典型描述:一个既冷淡又自负、显然有点小聪明且有意炫耀的人。通常我会问,这个烂人是谁?结果这位仁兄常常是同行里颇为知名的人物。他(几乎总是他)有着不俗的出版记录,他毕生的工作就是(在成百上千个学生中)激发一两个学生从事哲学,以此继续祸害下一代。那种认为哲学的命运单悬于我们激发哲学之乐的集体能力这条线上的想法,常常会遭来轻视。单单这种说法就会被人们激烈地指责为把哲学当成“娱乐”,进而重申专业能力和“学科的完整性”。

  什么是哲学的快乐?我过去也常说,它就是那种因看清楚所有观念如何关联而来的兴奋。可如今我会说,它是看见其他人以各自的方式看清楚所有观念如何关联而眼睛发亮时,我感到的那种兴奋。

  “哲学的快乐”。任何一个曾花时间进行哲学探究的人都不会对这个表述感到奇怪。我的哲学家朋友是我所知的最投入——且不说着迷或上瘾——的人。一些人在与“大问题”的搏斗中感到快乐(或许还伴随着一些苦恼)。另一些人在厘清难以忍受的晦涩文本中感到快乐。如今,更多的人则是在用逻辑和独特的哲学语言处理愈益精细、令人困惑的“难题”中感到快乐。我认识许多画家、音乐家、政治家、学者、商人和捞钱能手——他们都是些很投入的人,但都没有我的哲学家朋友们那么投入。而且这种情形并不只是出现在这一行里的佼佼者身上。事实上,他们更小心谨慎,也更少热情,远不如我在小型学院甚至高中遇见的数百位优秀又充满热情的老师。对于后者而言,哲学的快乐就是哲学的快乐,而不只是学有所成的专家的快乐。

  我们周围最活泼和充满生机的人(当然不是那些以此谋生的人)懂得哲学的快乐。甚至那些生活空虚、悲惨的人,有时也在哲学中找到一种涌动着活力的生活(而且不只是“慰藉”)。雄心勃勃的哲学大部头——绝大多数未出版也无人阅读——有在监狱和低廉的租屋中写就的,也有在失意职员和落魄律师形单影只的房间里和杂乱的办公桌上写成的。那样的地方也不乏思辨和热情。诸如“心灵生活”和“观念世界”这些平淡的表达是无法抓住哲学的活力、兴奋和快乐的。它不是烹饪的快乐,当然也不是性爱的快乐,但它无疑仍是快乐。
  

分享此产品


Back to the top